close

很無恥的我又只有在出書的時候才出現在部落格裡頭,真是忍不住想要給他ㄎㄎㄎㄎㄎ笑,矮油~人家有很認真寫小說所以沒上來除草了嘛!

 

好了!不嬉戲,這篇文章就是個廣告文無誤!

 

繼上一次在尖端出版BL作品《我與Mr. Angel》至今已經一年七個月了,其實我個人認為第二本作品其實比第一個作品在某些層面上難度會比較高,因為是處女作,所以可以稍微放縱一點,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反正大家會因為這是處女作而原諒你啦(謎:屁咧!沒有這種事情好嗎?去看看別人都是怎麼說你的再回來面壁思過吧你!)。但是第二本就不一樣了,你會陷入一種叫做「自我風格」的迷思,因為我想沒有一個作者會想要被說成是:

 

按!這個故事不是跟上一本一樣嗎?

 

按!只會寫老梗的作者!

 

或者是:

   

按!越寫越回去了!上一本還比較好咧!

 

更糟糕的是:

 

按!上一本寫這麼糟糕,你還有臉寫第二本啊!

 

然而人是一種非常容易搖擺不定賤皮的生物,總是會太在乎別人的評論(尤其是批評)而綁手綁腳,下場失去了自己最後什麼東西都沒有寫出來。

 

《詠歌行》便是在這樣矛盾的情緒之下寫出來的,我一邊想著:

 

我的風格究竟是怎麼樣呢?

 

然後又忍不住想:

 

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寫出讀者或者編輯喜歡的東西?

 

我就在這座天秤之上搖擺不定了許久,因為我是不可能完全按照別人的期望,而且要同時滿足所有意見這是不可能的;若違背自己的喜惡創造出一個連自己都不會喜歡的作品,那麼這就跟我熱愛寫作的原因相牴觸了。因為在打開Word檔案的世界裡頭,最珍貴的是一個創作者是絕對自由的,我非常珍惜這份自由,不知該說是堅持己見還是不怕死?我並不打算把別人的意見全盤接收。

 

想當年(遠目……)在寫《我與Mr. Angel》的時候我是寫得非常過癮的,因為是我一時間心血來潮想要參加比賽所以就動筆寫了一個我自己喜歡的東西,根本沒有思考過所謂的市場、讀者、編輯、評論些複雜的事情,因為那個時候連自己有沒有機會入圍都還不知道,我壓根沒有把這些事情給放在心頭上,而任性地寫了一個自己寫完很爽(但評價很兩極……)的一個作品,但同書系的第二個作品就不行再這樣為所欲為下去了。

 

讀者想要什麼?

 

編輯與出版社考量的又是什麼?

 

就算我任性地不想去在意,但這些事情還是會在不時之間闖了出來拉我一下,因為這是一個商業誌本身就應該考量的事情,身為一個作者不僅要對自己負責任,也背負了出版社的期望,自然就不可能完全不考慮讀者這個區塊。而在這個領域裡頭即使有幸得到過一些機會,但其實我也只是一個小小的新人作者而已,所有的事情我也一直都在摸索著。

 

《詠歌行》歷經了兩位編輯,沒有這兩位編輯這部作品是不可能付梓上市的,我實在非常感謝兩位的幫忙啊!

 

在當初寫大綱與設定的時候,尖端與第一位編輯意外地給了我非常大的自由度,我還以這樣的設定會被打了回票,天曉得我是多麼掙扎地想著一個新人作家在第二本這麼重要的關鍵時期,竟然下了一步險棋想要寫一個架空、亂世、看似沉重的一個主題,並且跟前一本作品《我與Mr. Angel》那個說話不經大腦、粗魯又壞脾氣的藍勁傑格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在第一位編輯替我安排了時間表後,我開始有進度的完成這個初稿接近十三萬字的作品。

 

但身為一個作者,一定會有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盲點,第二位編輯幫助我看見了自己的盲點,並且精確地指出有哪些不足的地方,並且想辦法讓這部作品更好、更完整,終於把原本失控的篇幅精簡到十萬五千字左右。

 

無巧不巧,當我陷在「一個作者要怎麼擺脫框架」這件事情的時候,手上的這部作品《詠歌行》的主題就是「自由」。

 

在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困在一個有形或者無形的牢籠裡面,想要掙脫、想要得到自由,卻又害怕自由,因為就如書中孟克襄與徐睦在愁江邊第一次會面所說的:

 

「自由是必須付出代價的。」

 

不知道掙脫了牢籠之後,自己將要何去何從?正好符合了我寫下這個故事當時的心情。我這才明白,真正想要從這個「牢籠」中脫逃的人,其實就是我自己,而我必須為了「自由」付出多少代價?

 

我一直都在摸索,想辦法要掙脫、想要改變、想要創作上的絕對自由,但我同時也是膽怯的。我害怕出版社、編輯、讀者不能認同我,但就算我想要極力討好別人又如何?最後我還是得面對我自己,我想要寫出的還是自己喜歡的東西,這點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如果寫作是一趟旅行,那麼我想我還在摸索著要去往哪個方向,但唯一確定的是,我不會停止。

 

詠歌行(全)-小封  

尖端官網

金石堂

博客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四絃 的頭像
    四絃

    四絃,天涯何處覓知音

    四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